文学研究,始于课堂却不囿于课堂
文汇报于2020年11月27日整版专题报道了上海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专业六十年办学成果,本篇为文学研究篇。
中国学者对阿拉伯文学的系统研究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作为国内最早开设阿拉伯文学课程的高校,在八十年代初逐渐成为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的重镇之一,经过老中青几代教师四十多年筚路蓝缕、孜孜以求地辛勤耕耘,上外的阿拉伯文学研究从无到有,走向纵深发展,结出丰硕成果,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深耕教学 注重人才培养
深耕教学、注重人才培养一直是上外阿拉伯文学研究的特色之一,上外是国内最早开设阿拉伯文学相关课程的高校,当时上外阿语本科学制为五年,前三年的课程安排以语言基础课为主,四五年级的课程设置则主要围绕阿拉伯文学展开,较大的文学课时量为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客观条件。1983年,刚从叙利亚留学回国的蔡伟良教授为本科生开设“阿拉伯古代文学史”,一周六课时,主要讲授伊斯兰初期、倭马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时期的文学;1984年,袁义芬教授为本科生开设“埃及现代文学”,当时针对本科生的阿拉伯文学的授课内容基本与现在文学方向硕士研究生所学内容相当,八十年代中期的文学课考试题中已经出现了蒙昧时期诗歌解读等较为深入的题目,可见当时上外的阿拉伯文学教学内容已具备一定深度,学生对阿拉伯文学的宏观概念及发展脉络均有较为系统而全面的认识。1986年、1998年获批硕士点、博士点之后,阿拉伯文学一直是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周顺贤、蔡伟良、陆培勇等资深教授开设了“阿拉伯文学翻译”、“阿拉伯近现代文学”、“阿拉伯诗歌批评”等专业课程。2003年上外成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由此,上外阿拉伯语专业在文学方向拥有了本、硕、博、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迄今为止,共培养硕士研究生20名,博士研究生10名,研究课题由单纯解读文学文本延伸至比较文学、社会学、历史学、宗教学等跨学科领域。这些硕博研究生毕业后大多在高校任教,继续为阿拉伯语语言文学研究培养人才。毕业于2011年的阿拉伯文学博士生朵宸颉(现任教于天津外国语大学)在蔡伟良教授的指导下,博士毕业论文《阿拉伯诗坛新生代:追求自我实现的“边际人”》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这也是国内阿语专业唯一获得该奖项的文学方向论文。
笔耕不辍 题材广泛多样
上外阿语教师在勤于教学的同时笔耕不辍,共计编写各类文学教材十多部,纵览阿拉伯文学古今,题材也涉及诗歌、小说、文学批评等多种类型。
阿拉伯文学课程最初开设的时候全国范围没有一本系统的教材,编写一本文学类专门教材成为高校阿拉伯文学课程建设的迫切需求,上外在阿拉伯文学授课伊始便重视教材建设工作,1984年蔡伟良、赵海银两位教师编写了《阿拉伯文学史-伊斯兰初期至倭马亚时期》、《阿拉伯文学史-阿拔斯时期》、《贾希里亚时期的阿拉伯文学》三本油印教材,在国内首开阿拉伯文学类教材编写先河。1998年蔡伟良、周顺贤教授编写出版的《阿拉伯文学史》以文学运动和文学流派为经,以作家和作品为纬,全面介绍了自伊斯兰教产生前的贾希里亚时期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阿拉伯文学的整体发展史,这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的阿拉伯文学史,为广大阿拉伯文学师生和研究者提供了极富价值的参考文献。
同年出版的由陆培勇教授牵头编写的《阿拉伯现代文学作品选读》选取了二十世纪以来阿拉伯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在编写体例和选材角度上力求创新,通过对文学作品社会背景、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写作技巧等方面的介绍,为学生勾勒出阿拉伯现代文学的总体印象,提高其文学修养及鉴赏能力。该教材作为国内唯一一本面向本科生的阿拉伯现代文学权威教材, 2001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经过国内各高校数轮使用,2006年重新出版了修订本。
王有勇教授在浩如烟海的阿拉伯古代文学批评家及其作品中进行甄选,编著的《阿拉伯古代文学批评史》以史为轴,选取从贾希利叶时期到伊历8世纪众多阿拉伯文学批评家的代表作,紧紧围绕诗歌的词语与意义、自然与雕饰、真实与虚构,以及诗歌与伦理、诗歌与宗教的关系等诸多命题展开论述,细致探究了阿拉伯古代文学批评,填补了国内阿拉伯文学中古代文学批评的空白。
1991年由朱威烈教授编纂的《当代阿拉伯文学词典》是国内唯一一本阿拉伯文学辞书。《当代阿拉伯文学词典》的编纂工作,共收录726条目,总计25.6万字,这本国内唯一的阿拉伯文学词典自然而然地成为阿拉伯文学研究者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上外的阿拉伯文学研究始于课堂,却未囿于课堂,教师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极大地推动了上外阿拉伯语言文学的学科建设。上外阿拉伯文学研究兼具传统性与时代性,既对阿拉伯文学的发展脉络进行基本梳理,对经典名著进行基础性与创新性解读,同时追踪阿拉伯文学发展的最新动向,对新近获奖小说、畅销小说进行深入剖析,不断为国内阿拉伯文学研究注入新鲜血液,打开了一个又一个新视界。数十年来共计发表的阿拉伯文学研究论文共计43篇,主持并完成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共计5项。
多年以来,上外阿语教师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的阿拉伯文学研究论文,在时间上横跨从贾希里亚时期到21世纪的整个历史阶段,空间上覆盖从阿拉伯半岛、海湾地区一直到北非的整个阿拉伯世界。同时,以文本研究为基础,将文学与政治、经济、社会相结合,多维度、宽视野地进行文学研究,研究主题从阿拉伯古诗赏析、追溯一国文学发展历程、阿拉伯政治与阿拉伯文学的双向关系、现代派文学创作手法在阿拉伯文学中的具体体现、阿拉伯文学对西方文学的影响到西方电影中的阿拉伯人形象等多个领域均有涉猎。此外,还将语言学与文学相结合,分析阿拉伯经典小说语体、篇章风格等;将社会学与文学相结合,研究文学作品与国家民族身份认同之间的联系;将比较文学理论嵌入阿拉伯古诗研究,从比较视域看阿拉伯早期诗学;进行中阿作家作品对比研究,简析巴金与马哈福兹的家族小说等。我们纳入研究视野的阿拉伯文学家既有巴夏尔、克尔白•本•祖海尔、哈桑·本·萨比特等阿拉伯古代著名诗人,又有纳吉布·马哈福兹、纪伯伦等享誉世界的名家文豪,同时不乏嘉黛•萨曼这样的现当代杰出女作家、塔哈尔·本·杰伦这样的当代阿拉伯文学“离散写作”代表作家,可以说形成了阿拉伯文学作家作品研究的全局性与整体性。
隶属于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的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长期以来都是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者的唯一组织,上外教师一直是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各项活动的积极参与者,1983年10月上外蔡伟良、范绍民两位老师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阿拉伯文学研讨会,1987年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阿拉伯文学研究分会正式成立至今上外分别有朱威烈、周顺贤、蔡伟良、陆怡玮相继担任副会长,2011年至2019年蔡伟良担任会长,为推动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在中国的纵深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上外阿拉伯文学得以落地生根、欣欣向荣离不开老一辈教师的无私奉献,正是他们在那个艰难竭蹶甚至连教材都没有的年代朝耕暮耘,劳而不怨,才为日后学科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如今,教学硬件设施有了大幅提升,我们将继续保持不慕虚荣的学风、不尚浮华的教风,踏实勤勉,在保留阿语专业传统特色的基础上着重提高质量和绩效,惠及学生,也为国家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دراسات
专著与教程
《阿拉伯文学史-伊斯兰初期至倭马亚时期》
油印教材
蔡伟良编著,1984年
《阿拉伯文学史-阿拔斯时期》
油印教材
蔡伟良编著,1984年
《贾希里亚时期的阿拉伯文学》
油印教材
赵海银编著,1984年
《灿烂的阿拔斯文化》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蔡伟良编著,1997年
《阿拉伯文学史》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蔡伟良、周顺贤编著,1998年
简介:
《阿拉伯文学史》分上、下两卷。上卷为阿拉伯古代文学,包括伊斯兰教前的贾希里亚时期文学、伊斯兰初期文学、倭马亚文学、阿拔斯文学、安达卢西亚文学、马木鲁克和奥斯曼时期文学等。下卷为阿拉伯现代文学,包括北非的埃及、苏丹、马格里布三国文学;西亚的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伊拉克、巴林、也门等国家文学和侨民文学。《阿拉伯文学史》的特点是,从中国学者的角度客观评价阿拉伯文学的历史功勋。撰写方式具有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特色。《阿拉伯文学史》是一部介绍阿拉伯文学发展历史的专著,不但可作为我国高校阿拉伯语专业和外国文学专业的阿拉伯文学史教材,也可作为从事外交、外贸工作人员,以及阿拉伯文学爱好者一本必备参考书。
《阿拉伯现代文学作品选读》(修订本)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陆培勇主编,2005年
简介:
《阿拉伯现代文学作品选读》(修订本)是上海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高年级文学选读课教材,被列入教育部变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本教材共选编了20世纪以来阿拉伯文学史上部分有代表性的34部作品,体裁大致划分为小说、散文、诗歌等。通过对作品,体裁大致划分为小说、散文、诗歌等。所选作品力求能够体现作者的创作特色和时代风貌,通过对作品的社会背景、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理解和欣赏,向读者展示一个相对完整的“阿拉伯现代文学”概貌。本教材在编写体例和选材角度上力求有所创新,形式以欣赏为主,经典与通俗作品兼顾,作品评析和语言、句型解释并举,对一些难句、段落配以汉语注释。
《中世纪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蔡伟良编著,2006年
简介:
发端于公元7世纪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整个中世纪一直保持着其强势文化的地位,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曾受到过它的影响。以中、阿双语形式撰写而成的《中世纪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为中国的阿拉伯语学习者展现了顶峰时期阿拉伯穆斯林在宗教、哲学、文学、艺术、音乐等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通过对该书的阅读,不仅可以较全面地了解中世纪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发展的轨迹,而且还有助于提高读者的阿拉伯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阿拉伯文献阅读》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王有勇编著,2006年
简介:
本书将阿拉伯文献分成五大篇,即宗教篇、历史篇、地理篇、文学篇和语言篇,并在概述阿拉伯宗教、历史、地理、文学和语言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加以介绍、分析和研究,发展读者研究兴趣,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阿拉伯古代文学作品研究》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陆培勇、陆怡玮编著,2006年
简介:
本书选辑阿拉伯史书通常划分的蒙昧期、伊斯兰初期、倭马亚时期、阿拔斯时期和安达卢西亚时期这五个阶段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时间跨度约一千年(公元450-1492年)。根据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特点,以及考虑到作品的权威性、作者的知名度,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力等综合因素,精心筛选27部古代著名阿拉伯作家的经典作品,题材大致分为诗歌、散文、演说、故事、游记、文学评论等,并在每部作品前对作者生平、风格流派、文坛地位等作了简要介绍。
《阿拉伯古代文学批评史》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王有勇编著,2014年
简介:
以历史为经,以众多阿拉伯文学批评家的代表作为纬,细致探究了阿拉伯古代文学批评,从贾希利叶到伊历8世纪.如何围绕诗歌的词语与意义、自然与雕饰、真实与虚构,以及诗歌与伦理、诗歌与宗教等关系。及其其中的传承与交融,以期揭开阿拉伯古代文学批评的神秘面纱.带领中国读者走进色彩斑斓的阿拉伯古代文学批评世界。
《阿拉伯文学史纲》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陆培勇编著,2015年
《当代阿拉伯文学词典》
译林出版社
朱威烈编著,1991年
撰稿 | 陆怡玮 王安琪
排版 | 郑扬